山东崂山太清宫方丈李宗贤道长

2025-04-22
0

崂山太清宫方丈升座暨传戒典礼圆满举办

时间:2017-08-21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青岛8月21日消息(记者王朝朋 通讯员苗咪咪)2017年8月21日上午,“千年盛典——丁酉(2017)年崂山太清宫方丈升座暨传戒典礼”在青岛崂山太清宫仪门广场举办。

本次活动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山东省道教协会协办,青岛市民族宗教局、崂山风景区管理局支持,青岛市道教协会和崂山太清宫承办。

国家宗教事务局一司司长王健,中国道教协会李光富会长,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任法融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道长、黄至安道长、唐诚青道长、黄至杰道长、胡诚林道长、吴诚真道长、张诚达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咨询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道教协会会长刘怀元道长,山东省宗教事务局局长马传凯、副局长左亭,青岛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王久军,青岛市政府副市长朱培吉,市政协副主席赵铁军,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胡义瑛,青岛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宗教事务局局长孙宗子,青岛市崂山区委书记、崂山风景区管理局党委书记江敦涛,崂山风景区管理局常务副局长、崂山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王兰波,青岛市崂山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斌,崂山风景区管理局副局长、崂山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李作钦以及其他领导、嘉宾、各名山宫观的负责人、戒子、30余家媒体以及现场的香客信众共同见证了这一盛会。

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道教协会副会长、青岛市道教协会会长李宗贤道长荣升崂山太清宫首任方丈。崂山太清宫监院率八大执事及全体道众迎请李宗贤方丈进山门,依次到灵官殿、三清殿(大律堂)、祖堂拈香礼拜,敬祈祖师保佑国泰民安、道法兴隆。随后,李宗贤方丈被迎请进戒台升座,最后迎请进方丈寮,整个迎请科仪圆满结束。与会嘉宾、媒体记者、信徒香客现场观礼,共同见证了这一盛大法会。

法会结束后,传戒典礼在太清仪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由张诚达副会长主持。

典礼上,黄信阳副会长宣读了中国道协《关于同意李宗贤道长担任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太清宫方丈备案的函》。

马传凯局长、孙宗子局长、王斌部长代表省、市、区统战宗教系统,分别在致辞中祝贺李宗贤道长荣升方丈、祝愿本次法会圆满顺利,并希望参加受戒的戒子们以此次受戒为契机,刻苦修行,圆满完成此次受戒科仪,并善始善终,守法守戒,在修行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做玄门之表率、道众之典范。

李光富会长在致辞中希望山东省道教界以举办本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引导当地广大道教界和信教群众爱国爱教,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弘扬道教优秀文化,坚持传续道教核心教理教义、仪轨制度,坚持正信正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树立道教界良好风范,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他勉励各位戒子要坚定道心、珍惜道缘,遵规守纪、功行圆满,以戒为师、勤修不辍。

李宗贤方丈在致词中感谢国宗局、中道协、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省市统战宗教部门领导、崂山风景区等领导多年来对崂山道教事业的关怀、信任和帮助,感谢广大道众和信众的拥戴和信任。他表示,这次崂山方丈升座和传戒活动是崂山道教自皈奉全真以来首次举办此类大型法事活动,在崂山道教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国道协副秘书长、重庆市道教协会会长邓信德道长代表各省道协致贺词。李宗贤方丈大律师致感谢词。侯信瑞道长代表戒子发言。

为做好本次传戒活动,中国道协礼聘崂山太清宫李宗贤道长为本次传戒活动的方丈大律师;礼聘任宗权、杨崇定、侯诚凯、梁崇雄、邓信德、邹通玄、张至容、唐嗣岳等8位道长为律坛八大师,礼聘孙常德道长为律坛首座大师,礼聘王高静、肖至旻、贺信萍、党嗣仙、杨理青、曹常极、孙崇善、朱嘉诚、吴理之、彭理福等10位道长为护坛大师。典礼上,李光富会长为李宗贤方丈大律师颁发了聘书,李宗贤方丈大律师为律坛八大师、首座大师和护坛大师颁发了聘书。

方丈一词,本出于道教,为全真龙门律宗所独有,道教以“天心方丈,人心方寸”,故设方丈一职代天宣教,为人天教主、渡世宗师,所以是全真道教的最高教职。自邱大真人开创龙门律宗,以戒为先,秘传戒法,始有方丈一说,又称传戒大律师,至今已有七百余年。清初王常月祖师删繁就简创立初真、中极、天仙三坛大戒传戒制度,开坛放戒,普度有缘,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开坛传戒历史。崂山道教自金元时皈奉全真,至今已有七八百年历史,却从未举办过放戒传戒活动。所以此次方丈升座、传戒大型法会为崂山道教史上首次举办,李宗贤道长也成为崂山道教首位全真方丈。在接下来的28天里,李宗贤方丈大律师将在崂山太清宫开坛放戒。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戒子将在太清宫如规如仪完成初真、中极、天仙三坛大戒所有科仪,戒坛将为求戒圆满的戒子颁发戒牒。

活动期间,由青岛市道教协会主办,青岛市摄影家协会、崂山太清宫承办,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局大力支持的“仙踪霞影”丁酉崂山太清宫方丈升座暨传戒活动摄影大赛亦同时展开。


崂山道教首位方丈升座 崂山太清宫玉井水全程见证

来源:中国网开发区 https://culture.china.com 2017-07-25  

学道不持戒,无缘登真箓。经国家宗教局批准,中国道教协会定于2017年8月21日-9月18日,在青岛崂山太清宫举办十方丛林方丈升座暨丁酉(2017)年全真派道士传戒活动。目前相关准备工作正在接部就班紧张进行,各地戒子开始陆续抵达太清宫。据悉,此次传戒活动,所有法事与生活用水都将取自太清宫三清殿后玉井,上市不久的崂山太清宫玉井水备受各界瞩目。


传戒活动举行28天

崂山太清宫丁酉年传戒活动,8月21日举行上诚下贤李大师方丈升座仪式,8月22日-9月18日进行全真派道士传戒活动,正式戒期28天。旨在完善丛林制度,广阐道法,纯正道风,弘扬全真十方丛林的传统。

崂山太清宫现任监院道长李宗贤,经崂山太清宫管委会及全体道众拥戴推举,中国道教协会批准,将荣升崂山太清宫方丈。这是崂山道教2100多年间迎来的首位方丈。在道教中,讲究人心虽小,暗合天地;人心方寸,天心方丈。十方丛林的方丈,就是十方丛林的天心。他上可通天,下可教化众生,常怀传贤之心,素无吝道之意;能够作为全真之模范,律门之纲领,对修为要求极高。

全真传戒迄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由十方丛林宫观德高望重的方丈,向已受冠巾的道士传授三坛大戒(初真戒、中极戒、天仙戒)。经过授戒的全真道士,不仅获得了戒牒,更要按道教传统准则规范言行举止,由此对道教整体起到整合规范、树立形象和展示风貌的积极作用。目前传戒大典还有20多天,已有来自三山五岳近百名戒子抵达太清宫。


崂山道教迎来千年盛典

崂山道士名声在外,崂山道乐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崂山有仙则名,在先秦时期就被称为海上仙山,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名庵”之说。其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便是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的“全真天下第二丛林”崂山太清宫。太清宫坐山拥海,灵泉密布,古树奇花遍及宫内,被称为“北国江南、世外桃源”,素有“洞天福地”、 “神仙之府”美誉。

据记载,自先秦以来,到崂山太清宫游访传道、住持宫观的高道不胜枚举,如张廉夫、李哲玄、刘若拙、邱处机、刘处玄、张三丰、徐复阳、李志明、齐本宁、刘志坚、耿义兰、孙玄清等,其中受过皇帝敕封并记载在册的就有9位。

此次,崂山太清宫迎来首位方丈升座及十方丛林传戒活动,有人说是崂山这座海上仙山的点睛之笔,而对崂山道教而言则无疑是“千年盛典”,崂山口碑及崂山道教整体形象必然随之升级。


崂山太清宫玉井水全程见证

崂太清宫作为风水宝地,其水素来为世人所称道。不仅“深知海上长生药,不及崂山第一泉”的神水泉位于宫内,三清殿后的玉井水更是由于地下玉脉蕴化(河海大学、山东大学太清宫水文地质勘测表明,崂山玉脉横穿太清宫,玉井下50-70米为优质崂山玉),格外长养万物,防病强身屡奏奇效,对崂山太清宫深有研究或略知一二的人,来太清宫往往都要“请水”回家。

此次传戒活动用水,即取自三清殿后玉井。据了解,玉井水为崂山玉脉玉石裂隙水,水质检测表明,富含锶、偏硅酸,及钙、钾、镁、锰、锌、铬、硒、钼等玉石成分,且比例合理,软硬适中。李时珍《本草纲目》称玉井水:性平,味甘,无毒,久服神仙。这一记载被太清宫道长所证实。据查,在太清宫常年生活的道长体润、目明、发旺,几无得心脑血管疾病及不治之症者。玉井水也被众多寺庙、宫观取来用作洒净圣水。

崂山道教传承有序,历经两千多年发展,成为道教圣地,前来寻仙访道的游客如云如织,这也是国家提倡“尊道贵德”的结果。作为道场之水,崂山太清宫玉井水于三清殿后聆听道经2100年,参与并见证了满山满谷苍翠葳蕤的太清胜境一点一点长养而成,迎来送往历代高道大德,历经战火,祈祷和平,如今又将见证崂山史上第一位方丈升座,及一批优秀的受戒教徒从太清宫,走向中华文明的传承史中。


访崂山太清宫方丈李宗贤道长:大道之行,启后承先

采访者 :徐志波

来源:道教之音/编辑   新浪微博@Mr-靖轩/整理

崂山太清宫(1).jpg

古往今来,道家洞天福地,不因一块天地而有名,往往因神道所在而有之。而巍巍崂山,兀立古今,因为众多祖师“得道在崂山”,所以崂山就成为道人们情有独钟的风水宝地,其历代神仙祖师学究天人,证悟妙境,皆以清静心智慧力而在此传布道音,因之崂山道教底蕴深厚,高道大德名士辈出,宫观胜迹星罗棋布。欣逢盛世,国泰民安。道脉永固,薪火相传。


问:李道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我们知道,崂山太清宫是崂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教殿堂,迄今已有2150多年的历史,加之崂山地处黄海之滨,岩幽谷深,素有“神窟仙宅”之说。事实上,崂山方圆百里,宫观星罗棋布,自古就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其中尤以太清宫最负盛名。所以,最开始我想请您给我们描述一下崂山道教现状及其发展脉络。


答:崂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就云集长期从事养生修身的方士,至战国后期,崂山已成为享誉国内的“东海仙山”。古人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崂山之盛名,正是得益于崂山的道教。根据史料记载,最早来崂山修道的是西汉年间的江西瑞州府人张廉夫,他是黄老道的信奉者,曾任汉景帝朝大夫,后辞官归隐,修道于终南山。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张廉夫来到崂山,在老君峰下选择背山面海处建茅庵隐居修道,并授徒祭拜,具备了宗教形式,奠定了崂山道教的基础。其时距离张道陵创立天师道的时间还要早282年。所以,张廉夫被奉为崂山太清宫的开山始祖,而崂山也成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唐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罗浮山道士李哲玄来崂山太清宫,建三皇殿,供奉中国古代的三位传神人物:伏羲、神农、轩辕。事实上,崂山道教的兴盛开始于唐宋年间。唐朝末年,崂山太清宫迎来了第一位受过朝廷敕封的高道李哲玄,他曾被后周太祖郭威敕封为道化普济真人,是一位修道有成的长寿道人,在世112年,最后羽化于崂山太清宫。

截至北宋年间,崂山有四处道教宫殿,即太清宫、太平兴国院、上清宫、神清宫。宋朝以来,崂山的道教宫观建筑一改前貌,建筑规模和气势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当时全国范围内堪称首座。南宋金元时期,身为全真掌教的刘处玄、丘处机相继东来崂山传教,使崂山各宫观正式归宗于全真派。刘处玄入住太清宫讲道谈玄历时两年,因而使得太清宫成为刘祖所创隐山派祖庭。其后,作为全真掌教的丘处机又分别于1205、1209年两次登临崂山说法阐教,影响深远。尤其是成吉思汗敕封丘处机为“神仙”,赐以金虎符令掌管天下教事后,崂山道教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自此,全真道大兴于天下,全真七子的门人弟子纷纷来崂山建宫立院,元朝所建庙宇有:华楼宫、玉清宫、聚仙宫、黄石宫、遇真宫、凝真观、大崂观等。

其后,众多名道慕名而来,如明代张三丰、徐复阳、齐本守等都曾在太清宫居住修行。

延至明代,崂山一派宫阁壮丽,气象庄严,晨钟暮鼓,信众云集,为一方之胜,使崂山成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崂山道教的“龙门派”中衍生三派,使教派总数达到10个,崂山及周边地区道教长盛不衰,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名庵”之繁荣,从而达到鼎盛。到清代中期,道教宫观已多达近百处,清代褚守持、王良辉、韩谦让等高道也都先后任太清宫住持。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崂山道教遭到严重破坏,道士被杀害,庙宇被炸毁,珍藏被掠走,崂山道教自此每况愈下。建国后,青岛市人民政府于1952年拨专款对崂山道教庙宇实施重点维修,崂山道教得到保护和生存。“文化大革命”前期,崂山道教作为“四旧”受到冲击,毁掉神像,遣散道士,崂山道教的宗教活动废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青岛市人民政府逐步有计划地恢复部分崂山道教庙宇,落实宗教政策,召回道士,重修神像,返还庙产,崂山道教开始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

目前,崂山相继修复并对外开放的庙宇有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和太平宫等。

众所周知,山东是全真教的诞生地,在过去,崂山太清宫一直是全真教的传播中心,可以说,崂山道教的兴衰与全国道教的发展历程是一致的。作为中国最大的海滨道观,崂山太清宫于1983年获称道教全国重点宫观;1989年由政府拨款对三清殿、东华殿和王母殿进行了修缮;2001年,崂山太清宫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增建了山门、钟鼓楼、元辰阁、元君阁、混元殿、文昌殿、财神殿等殿堂建筑;至此,崂山太清宫内的殿堂总数达到了十三座,供奉神像达一百一十八尊之多。

今天的崂山太清宫就建筑规模而言已经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