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大通(公元1149--1212)名璘,字太古,号恬然子,又号广宁子,自称太古道人,法名大通。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北七真之一,全真教华山派祖师。家故富饶,世为宦族。大通少年时父亲去世,侍奉母亲十分孝顺。自幼通读《老子》《庄子》《列子》,尤喜《易经》,洞晓阴阳、律历、卜筮之术。禀赋颖异,识度夷旷,曾经梦见神人传授《周易》秘义。不慕荣仕,禀性颖异,厌纷华而慕淡雅,渐隐以卜筮自晦。
大定七年(1167)重阳自关西到宁海,见大通资禀高古,所习不凡,便欲感发点化他。于是背肆而坐,请大通占卜,大通说:“请先生回头。”重阳说:“你为什么不回头?”大通颇感惊异,起身作礼,邀重阳赴他处闲话。第二天晚在朝元观,大通献诗云:“同席诸君乐太古,未明黑白希夷路,今朝得遇达人吟,伏望先生垂玉句。”重阳答道:“口爱郝公通上古,口谈心非神仙路,足间翠雾接来时,日要先生清静句。”大通看后,得意而归。从此来往亲密。因有老母,未即入道。第二年,母亲去逝,大通于是离家,于三月跟从重阳到昆仑山烟霞洞,焚香敬谒,请列门弟,甘洒扫之役。重阳于是赐名:璘,号恬然子,又解衲衣撕去其袖而给他。说:“不要担心无袖,你当自成。”这大概是传法寓意。
王重阳仙逝后,郝大通独自到了河北真定、邢洛一带,乞食修道。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记载:郝大通路过岐山时,遇到了一位神人,受到点化。神人为其再次训名为郝大通,赐道号广宁子,也为郝大通自修自悟助了一臂之力。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在沃州行化乞食,猛然间体会到了王重阳当年的密语,于是走到沃州的一座桥下,“兀然团坐,一言不发,身如槁木,心如死灰,寒来暑往,如是者六年。若有人赠给食物,他则食之,否则不食。当地儿童见他如死人一般,便常拿他做游戏,在他的头顶上堆砖,并告诉他千万不要动,否则将掉下来,郝大通果然一动不动。”就这样经过六年的苦修,他终于得道,他按照王重阳的密语,游走于真定、邢洛的下层群众中,传播全真教。
关于郝大通修道、悟道、得道,有一首题为《悟道》的诗写得明白:“一七元中九六年,始知我命不由天。炎风鼎内消红雪,偃月炉内炼红莲。斜枕曲江方睡觉,海经三度变桑田。南柯昔日黄粱梦,说与昆嵛太古仙。”
崇庆元年(公元1212)于宁海先天观飞升。元世祖赠号“太古广宁通玄妙极真君”。
著作有《三教入易论》《示教直言》《心经解》《救苦经解》《周易参同契释义》《太古集》等。
郝大通弟子多系宁海人。著名者有弟子范圆曦和盘山真人王志瑾。范圆曦,道号玄通子,为全真较为杰出的门人。王志瑾的“心性论”以圆通缜密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