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道教总会简介

2025-04-26
0

       来源:马来西亚道教总会https://taoismmalaysia.gbs2u.com


马来西亚道敎总会,简称道总,于1994年成立筹委会,1996年正式获得马来西亚社团注册局的批准。

当时的发起人包括拿督陈财和、苏木发、陈文成道长、林福美、以及拿督何远平。

道总的成立宗旨是为了弘扬正信道敎、推广学习道德经、敎授道敎仪礼以及敎义。

道总非常欢迎全国各地的道庙加入成为会员,以便凝聚力量,团结一致为道敎谋求福利。

道总会员籍分两种,即普通会员及永久会员,并以组织、神庙为单位。

自成立以外,道总每年都举办庆祝太上老君诞辰盛典,也称道敎节,目前已迈入第12届。

2007年,马来西亚道敎总会加入五大宗敎諮询理事会,引领道敎正式成为我国五大正信宗敎之一,对那些指责道敎不当的言论不平则鸣,也通过各种正式管道向政府提出道敎所面对的问题及加以解决。

道总落力举办许多有益的活动,其中包括道敎文化培训班、诵经班、归宗传度仪式、捐血运动等 。


马来西亚道教总会简史


马来西亚道敎的开端可追溯至先祖们南下马来亚时,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习惯、宗敎信仰等等一併随著到来并传播在这片国土上。

基於当时的生活条件及文化水平不高,导致很多的事与物的根源及解说等没有被完整地记录流传下来。

马来西亚道敎总会,一个把“道”奉为最高信仰的宗敎团体,成立於1994年,其宗旨为:

(一)与会员一同发扬道敎哲学

(二)促进全国道敎组织之间的友谊和联繫;

(三)引导信徒迈向道敎正统、正宗、正信的宗敎信仰;

(四)协助政府倡议互助精神,缔造爱心社会作出贡献。

当时的发起人包括拿督斯里陈财和、苏木发DJN PJK AMP、陈文成道长、林福美及拿督何远平。

马来西亚道敎总会经过歷届理事会成员及各界善信的共同配合努力之下,巳经逐渐茁壮成长。在这短短的岁月裡,马来西亚道敎总会致力推广、发扬道敎并联络世界道敎界及拜访各区域神庙组织,并协助及提供咨询,目的在於提升国民对道敎的认识水平及团结国内的道敎力量,把这拥有古远歷史的正统宗敎传播在马来西亚这片国土上,配合国家的步伐,缔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从总会创立迄今,马来西亚道敎总会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如道敎节、讲座会、交流会、道敎文化培训班、归宗传度法会、诵经班、国庆曰祈愿大会等,又与马来西亚华人公会(马华公会)共同出版了一本名为《杜绝宗敎骗子》小册子,主要出发点在於提升国民对於寻求宗敎协助时应有的基本知识。

於2006年,在马来西亚道敎总会的努力及各界的配合协助下,道敎正式成立官方宗敎,国民允许在官方文件宗敎信仰资料上填写“道敎”,这可是马来西亚道敎界的一大喜讯。於同年,马来西亚道敎总会成为了马来西亚五大宗敎諮询理事会成员,与各宗敎代衷共同协力维护宗敎及推动宗教发展。

为了加强海外道敎组织的联繫与促进情谊,马来西亚道敎总会也与中国各道敎协会,澳门、菲律宾、澳洲、韩国、台湾、泰国、新加坡、加拿大、德国道敎组织建立密切关系。

马来西亚道敎总会主办的活动包括道敎文化培训班、道敎科仪班、每年都举办庆祝道祖太上老君诞辰活动,或称为“道敎节”,也推荐道敎信徒前往龙虎山归宗传度受禄。

2015年,在本会主席陈和章先生及理事会仝人的发起下,本会与时并进,全面迈入电脑化作业,同时设立本身的网页,此外,也借着电脑化及系统化的策略将本会历史资料,重新修整,放上云端,借以为本会未来的发展做出一个重大的奠基。

电脑化后的本会行政作业,将起着空前的全面革新,往后所有总会通讯讯息,将改用速度超快,效率超高的云端布告板系统发布,逐步舍弃传统书信传递的旧有方式,

随着电脑化计划的落实,也意味着本会开始迈向另一个时代的旅程碑,更开拓了本会逐步系统化及年轻化的发展理念目标,期望这个计划能为本会注入另番新气息,迎向时代的最前端。


道教学术


道教的学术思想,真是高明悠久,就道学而言:包括了上乘理学,上上乘玄学,最上乘玄学。就道术言:则研究范围益广,考道术则有神、仙术两门。吾人须知神即圣,圣即神:“大而化之之谓圣,圣不可知之之谓神。”不过修为之程度,略有高低而已。成神之要,则有下列诸件:

(一)法施於民

(二)以死勤事

(三)以劳定国

(四)能御大灾

(五)能捍大患

此种功力之养成与培养,全在圣功上用工夫;五者能成其一,印具有神功。成其大者为大神,成其小者为小神。盖知此种神功,实不离於圣功,是以圣功即具,不求神而神自至。虽云圣有治民之圣,有得道之圣。其实治民之圣,一躋乎圣位,是亦得道之圣也。故至圣先师孔子,道教遵之为“太极上真公”。

吾人就神术(圣术)加以分析:则政术、治术,古所谓齐民之术,属於此类。自修身、齐家,以至於治国、平天下。“法施於民”,由圣而神,是自然的成就。就自保自卫而言,当不能不战‘“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有战即发生“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捍大患”之效力。虽“以死勤事”“以劳定国”不定限於与敌战;与敌战,柔术(日人曰柔道)等,教人保身、养生、长生之术,法施於民,以其优良之术,贡献於社会,大众受益,不私於己,真是一片慈悲心肠,能忍心不说这是神术吗?

仙术中以神通为主,法术、心术均属之。法术中包涵者广,如仙蹯、隐遁、搬运、御风、移灵、飞昇、祈晴祷雨,降妖捉怪;他若修真鍊养等下焉者,如吞刀、吐火、扶乩、走阴等。有些是初步的神通,有些是高度的神通。有可想而知,有圣而不可知,神乎其技,神乎其神的妙处。这种法,下士闻而大笑也好,不笑也好,这确实是有的。所有流传至今,著在简册,成为宗教上最隐秘、最高深一种法术。

艺术是属於唯心的观感,是精神生活上必具的条件,也是助长心术发扬的要素。有心术的成就,绕有仙术的成就。所以古仙说:“千言万语,总在修心两字。”心如何修?办法固有多端,由艺术上进身的也是其一法门。所谓道家艺术,亦不外琴、棋、书、画、风水、品嚐等;故言音乐有乐道,言棋技有棋道,言书法有书道,言品嚐有茶道,这都是初步用以练心的道术,故曰“心术”。因是有人说:“练字可以长生,练乐可以养年”。以其是一种练心术的工夫,自然就会通於仙术,感应於道术。吾人要求证明,一面可以求之於己,一面可以求之於道书。这些说法,都是有根据的,不是妄言! (以上节录法道大师趟家绰遗著)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