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克禹 来源:“沮水微澜”微信公众平台 20170724
金元时期的著名道人元猷,姓李名志远,世代家居陕西耀县,李志远不仅环居修炼,足履京城、河北、河南等地,而且踏遍关中十几个县,宏发广传全真教,特别对复兴全真教祖庭和陕西各地道教宫观功绩卓著,被金太宗敕封为“真人”号,成为继孙思邈之后的耀州第二真人。金定宗四年(公元1254年)春,李志远被调进京,作“普天醮”,掌管全国道教。他年逾80,带病前往,谢世于京城长春宫,后葬于户县重阳宫“仙蜕园”,事隔60年后,刻记的《无欲观妙真人李公本行碑》(现存祖庵重阳宫),详细地记述了李志远的道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道教史料。
李志远是金元时期继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及道教七真君马丹阳、丘处机、谭处端、刘处玄、王妙一、郝大通、孙仙姑之后的又一位道教代表人物,他37岁到长安投到杨明真足下,其间又回耀州动员其父亲一起入道,金正大5年(1228年)夏,杨明真闲居祖庭临终“付后事于元猷,请李志远前经祖庭之事”。太过六年(公元1234年)李志远自河南汲县达到燕京,全真掌教尹志平令李返回关中,招集道侣兴复祖庭,委授他为“陕西道门提点”兼主“虚灵观”事;金太宗七年(公元1235年)春季率领道门弟子百余人,由东阿(山东省西部南临黄河)抵达终南,回到祖庭,率领道众,开垦土地,建筑观舍,使祖庭得到较大复兴,同时,又组织和规划了对楼观台宗圣宫、终南太平宫、炭各太一宫、骊山华清宫、华山云台宫等的复建,分别选任主持道士,部署完成后于是秋奉召返回燕京;太宗十年(公元1238年)春,李志远受尹志平之传,主掌全真教事,朝庭颁旨改“虚灵观”为“重阳宫”,并下令旨,命于润真主持陕右教事,李志远为辅佐,对“重阳宫”大加营建,在李志远的主持下,“重阳宫”再次大规模兴建,于太宗十二年(公元1240年)冬竣工,祖庭制度为海内琳宫之冠,甲辰年(公元1244年)上元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皇帝赐封李志远等五人为“真人”号,加赠敕祖庭为“重阳万寿宫”。
《终南山重阳万寿宫无欲观妙真人李先生碑》,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何道宁撰文,李道谦书丹,骆天骧篆额。李真人无欲,陕西富平人,太宗八年(1236年),提点陕西全真教门之事,宗主祖庭重阳宫事,乃马真后四年(1245年),赐“无欲观妙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