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安来绪大师诞辰130周年暨西安鼓乐保护与传承座谈会举行

2025-05-06
0



为纪念安来绪大师诞辰130周年,进一步推动西安鼓乐的保护与创新发展,2025年5月2日下午,"西安都城隍庙首届世界非遗展演"系列活动之纪念安来绪大师诞辰130周年暨西安鼓乐保护与传承座谈会在临潼区骊山明圣宫举行。会议由西安都城隍庙鼓乐社社长张昭主持,来自学界、道教界、文化界及安来绪大师的侄孙等亲属齐聚一堂,共议鼓乐保护传承之路。


纪念安来绪大师诞辰130周年1.jpg


追忆大师功绩聚焦鼓乐保护


座谈会围绕三大议题展开:一是深切缅怀安来绪道长传奇的一生,回顾其作为西安鼓乐重要传人对这一千年乐种的抢救性保护与系统性整理工作;二是剖析西安鼓乐当前面临的传承断代、传播受限等现实困境;三是就跨界创新、青年人才培养等传承路径展开深入探讨。


西安市道教协会会长刘世天、西安音乐学院鼓乐研究所所长程天健教授、长安大学陈云龙教授、安来绪大师的家属等先后发言。


非遗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基因


西安音乐学院鼓乐研究所所长程天健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一个文化没有断流的国家中的艺术瑰宝,以西安鼓乐作为唯一活态形式原汁原味地传承至今的优秀的民间乐种。


西安鼓乐源于唐代宫廷音乐,后逐渐流传至民间,成为了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西安鼓乐不断传承演变,吸收了历代姊妹艺术的音乐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具有地方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的民间乐种。


这些历史痕迹不仅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宫廷音乐的辉煌,更让我们深刻理解到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西安鼓乐本身就是在历史长河中孕育、发展而来的,就是历史的一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是指其帮助人类认识历史时期审美生成规律、演变规律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域的审美特征”、“不同时代的审美特征”。西安鼓乐无疑是中国古代音乐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活跃在陕西关中地区城乡各地,西安鼓乐展现了中华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无论是激昂的鼓点还是悠扬的旋律,都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西安鼓乐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西安鼓乐还承载着具有重要的文化基因价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正是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基因。因为这种“遗传因子”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超稳定性的遗传属性。我们的传承人凭借这个“文化染色体”让我们传统文化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来。


非遗保护是保护我们老祖先留下来的“审美”,而不是保护现代人的“审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遗产”,不是我们现在创造出来的“新产”“现产”。


文化传播首要的任务不是创新而是“继承”,也就是“守正”!就是“不换形”!不守正、不继承,那“创新”就一点用都没有了,所以我们首先要“守正”,其次才是“创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它“变”,而是让它“不变”,只有不变才有价值。


各民间乐社的艺师们的主要任务是“守旧”,要坚守“阵地”,坚守“传统文化”,因为民间音乐是“根”!是“源”!“根深”才能“叶茂”,不然我们就成了“无根的浮萍”,漂泊不定,甚至枯死无踪。


专业文艺团体及音乐院校则主要任务是“创新”,创新的“元素”一定是来自于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是在传承民间音乐的基础上的创新。“移步不换形”的真谛就是“以继承为基础的发展,在继承中寻求发展”!


我们要高度尊重民间乐社、民间乐种的历史、文化、情怀,要认真地向民间学习,深入民间真正去研习民间音乐,一定要仰视民间音乐文化,不可以俯视民间音乐文化。


西安鼓乐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其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基因价值,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这一千年回响的文化瑰宝一一西安鼓乐,在未来的岁月中继续奏响它的华彩乐章,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源远流长。


纪念安来绪大师诞辰130周年2.jpg


庄重追思祭奠赓续薪火


同日还举行了安来绪大师追思祭奠仪式,西安市道教协会会长刘世天诵读祭文。


此次纪念活动作为"西安都城隍庙首届世界非遗展演"系列活动之重要学术板块,标志着西安鼓乐保护从抢救性记录迈向创造性转化的新阶段,为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提供了实践样本。(西安市道教协会)

   纪念安来绪大师诞辰130周年3.jpg

写下您的评论吧